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全球觀天下!開啟人才服務“定制化”“個性化” 我省擬立法助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人大融媒體中心訊(記者 席茜)如何以法治力量更好助推全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9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聽取關于《河南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條例(草案)》的說明。《條例(草案)》共8章48條,從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人才、創新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環境等方面為全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關鍵詞:開放共享建設一流創新平臺

為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聚焦我省重大戰略需求,建設一流創新平臺,《條例(草案)》分別對實驗室、技術創新平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發區、創新孵化平臺等創新平臺按照功能定位作出具體規定,在政策、資金、人才、土地、場所等方面支持創新平臺建設發展,并建立創新平臺動態管理機制。


(資料圖片)

其中,《條例(草案)》提出,創新平臺應當面向市場,按照功能定位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科技資源共享服務等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創新能力和運行效能。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條例(草案)》提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應當依托高水平創新主體建設,面向社會開放共享,為高水平研究活動提供服務,支撐高水平科學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關鍵詞:公平高效培育一流創新主體

為全面提升各類創新主體創新創造能力,培育一流創新主體,《條例(草案)》規定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企業、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學技術社會團體、科學技術人員等創新主體緊密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高等學校原始創新能力,增強科研院所創新供給能力,完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體系,保障創新主體平等、便捷獲取科技創新資源和公平、高效參與市場競爭。

針對企業技術創新方面,《條例(草案)》明確,建立研發投入強度“紅線”制度,對上年度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低于1%的企業,不支持其申報科技項目和研發平臺。

關鍵詞:服務保障集聚一流創新人才

為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集聚一流創新人才,《條例(草案)》規定應當設立人才專項資金,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機制,優化創新人才隊伍結構,構建開放靈活的人才吸引機制,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體系,建立健全人才雙向流動機制,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對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給予優厚待遇和榮譽激勵。

其中,《條例(草案)》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推進頂尖人才服務定制化、高層次人才服務個性化、人才基礎公共服務便利化,優化人才在獎勵補貼、薪酬待遇、醫療社保、子女入學、配偶就業、住房保障、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體系機制優化一流創新環境

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優化一流創新環境,《條例(草案)》規定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構建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擴大科技開放合作,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研誠信體系,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完善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健全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容錯糾錯機制,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條例(草案)》提出,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建立完善知識產權配套制度,推進知識產權仲裁調解機構、行業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等建設,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健全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和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

此外,《條例(草案)》提出,省人民政府應當完善科學技術獎勵制度,對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獎勵的激勵導向作用。

關鍵詞:探索改革 率先探索開展財政科技經費“直通車”改革

在創新項目方面,我省率先探索開展財政科技經費“直通車”改革成為《條例(草案)》一大亮點。

《條例(草案)》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開展以信任和績效為核心的科技項目管理改革。改革科研項目形成機制,綜合運用公開競爭、定向優選、滾動支持等組織機制確定項目,探索開展頂尖領銜科學家支持方式試點。健全項目全周期管理機制,簡化管理流程,減輕科學技術人員負擔,賦予項目負責人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

此外,推行“包干制”等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管理模式,探索開展財政科技經費“直通車”改革。對以市場委托方式取得的橫向經費,由項目承擔單位按照委托方要求或者合同約定管理使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