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每日熱議!十大戰略深度看丨 工業廢品變“寶貝” 新能源“熱”起來

□本報記者 逯彥萃


【資料圖】

吞進鋼渣吐出“寶”、工業余熱變成發電動力、取熱不取水、采暖不用煤……9月5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我省公布了第三批河南省節能環保示范企業名單,這些走上綠色發展的企業個個有絕招。

在全省范圍內,隨著綠色低碳轉型戰略的持續實施,越來越多傳統制造業走上了綠色發展之路,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產業逐漸“熱”起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正在形成。

技術賦能廢變“寶”

在信陽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下文簡稱“信鋼”),煉鋼高爐晝夜不停,滾滾熱浪和濃煙難覓蹤影,運輸鋼渣的大卡車也不見了。“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在信鋼內部建設了廠中廠,新技術把鋼渣變成了綠色水泥材料,煉鋼余熱變成了電能得到回收利用。”鄭州沃特節能科技公司負責人王麗說。

通過技術改造,信鋼實現了鋼渣回收率100%,余熱發電利用率達92%以上。王麗告訴記者,2019年信鋼上線余熱發電項目,年發電量可達4億千瓦時,每年可為企業節約電費成本超過800萬元。

河南是制造業大省,煉鋼、冶金傳統產業比重不小,通過技術改造,越來越多的冶煉企業像信鋼一樣實現了把原材料“吃干榨凈”。

據了解,今年1至5月份,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持續推動下,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9%,高出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增速成為中部地區第一,全省綠色低碳產業持續向好。

能源替代“熱”起來

進入9月,中石化新星河南新能源公司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在蘭考縣、臺前縣、清豐縣、南樂縣進行新一輪供熱管網注水試壓和全面檢修,為新一年的地熱供暖做準備。

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據了解,作為省內最大的地熱企業,中石化新星河南新能源公司已累計建成地熱供暖產能1112萬平方米,相當于節約了25.68萬噸標準燃煤。

“2017年俺小區實現管網改造,業主用上了干凈、環保的地熱暖,過冬再也不用硬扛了!”蘭考縣祥龍佳苑的業主樊先生說。

新能源更“熱”,百姓獲得感更強。近年來,我省努力克服資源稟賦約束,在保障全省能源供應的基礎上,持續優化省內能源供應布局,不僅因地制宜開發地熱能,同時以整縣屋頂光伏試點為重點推動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提升生物質能利用水平。截至5月底,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254萬千瓦,累計裝機達4294萬千瓦,發電量353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1.6%。

探索“綠色”新模式

在“雙碳”目標下,我省面臨著能源消費總量約束趨緊、產業轉型發展任務重的挑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迫在眉睫。

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體現了生態文明的基本理念,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待。近一年來,我省通過構建政策體系,實施專項行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落地見效。

據省發展改革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一年來,我省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印發實施《河南省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2022年工作要點》,明確各地各部門重點任務,制定臺賬、落地落細;同時穩妥發展綠色能源,推動風、光、熱能高效利用;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速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運“公轉鐵”“公轉水”,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輛;推動建筑綠色轉型,不斷提高綠色建筑比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降低建設過程能耗;積極構建綠色屏障,健全政策體系。通過一系列有效舉措深入實施,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生產體系正在形成,環保、節能觀念深入人心。

今年1至5月份,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持續推動下

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39%

高出全國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

增速成為中部地區第一

全省綠色低碳產業持續向好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