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昺南
除了給汽車買保險、給房子買保險,企業生產經營也能買“保險”,那就是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
“企業做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穩定生產經營,而不是說一定要盈利多少。通過降低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潛在風險,進而實現控制成本。”8月22日,河南同舟棉業有限公司總裁黃紅雨說。
(相關資料圖)
那么,作為企業規避風險的“安全閥”和發展的“穩定器”,套期保值如何發揮作用?
套期保值是指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相同的期貨商品,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從而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黃紅雨用案例做了最形象的解釋:去年4月,棉花價格上漲明顯,許多棉花加工貿易企業“叫苦不迭”。但同舟棉業卻不擔心,因為提前買入了套保,棉花期貨端的盈利抵消了棉花現貨端漲價帶來的成本上漲損失。
一說到做期貨,在許多人眼里只有風險。“其實恰恰相反,企業參與操作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就是給自身的生產經營買了一份‘保險’。”黃紅雨打了最通俗的比喻。
2021年,同舟棉業經營棉花棉紗超過45萬噸,銷售收入達80億元。目前,公司80%以上的現貨貿易都配合使用期貨和期權工具。
今年4月,受需求預期較弱影響,棉花現貨價格持續波動。為避免后期現貨價格下跌的風險,同舟棉業為8000噸棉花現貨以每噸21500元左右的價格陸續進行套期保值。6月以來,棉花期現貨價格整體下跌,同舟棉業因提前開展套期保值有效規避了價格下跌導致的數百萬元現貨損失,實現了預期經營利潤。
“同一時期,現貨價格與期貨之差稱為基差。套期保值的效果好壞主要在于基差走勢變化。”黃紅雨說,為此,同舟棉業組織研究團隊加強對供需數據、歷史走勢等因素的分析,努力實現更好的套期保值效果。
此外,在黃紅雨看來,企業還要熟悉棉花期貨交易交割規則,不斷強化風控意識,嚴格進行風控管理,讓套期保值真正成為助力企業行穩致遠的“法寶”。
如今,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正逐漸成為共識。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A股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已達630家。同時,連續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的公司,平均收益水平要高于同行。
“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運用期貨衍生品工具管理生產經營風險,呈現出參與數量持續增加、場內場外協同發展等特征。”鄭州商品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鄭商所將進一步加大對套期保值等業務的培訓、推廣,積極服務“保供穩價”,為企業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