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 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為,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這句話引申意思可以理解為,自己都做得不夠好,就不能要求別人比自己做得好。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產生隔閡, 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發掘和調動每個人的優勢,讓其發揮各自最大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