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廣交會賦能 廣東產業結構“華麗轉身”

14日,第130屆廣交會如約而至,來自全球各地的采購商在此尋找心儀的“中國制造”。這個65年來在廣東風雨無阻舉辦的對外貿易盛會,也讓廣東制造迎來一次集中“檢閱”。

“廣交會的本質是把所有與制造業、服務業相關的各類產品和服務系統、整體地展現在投資者、采購商、制造商、研發商面前,讓上述各個利益相關者可以借助廣交會平臺進行資源的重組以及排列組合。廣東在這個過程中也達到優化產業布局的目的。”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表示,在廣交會的推動下,廣東正加快重塑新型產業鏈。

廣東產業結構“華麗轉身”

廣東外貿進出口結構的優化從廣交會上可見一斑。林江表示,近年來,廣交會的出口產品已經從過去的以勞動密集型的衣服鞋帽等加工出口產品為主,轉變為現在的以機電產品、高附加值的成套設備、智能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為主。這顯示出廣東的產業結構已經實現華麗轉身,高附加值的產業對廣東經濟的貢獻度正在快速提升。

林江認為,廣交會既吸引了廣大海外采購商下訂單,也吸引了一大批從事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國際研發商、運營商來廣東興辦企業,對于提升廣東的先進制造業水平發揮著積極作用。

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形成,需要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林江表示,廣交會還吸引了一批國際上從事現代服務業的機構、企業和個人到廣東,提供法律、金融、管理咨詢、技術專利等服務,為廣東的制造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實質性的支持和幫助,從而助推廣東高質量發展。

林江提到,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展示和高端現代服務業的服務供給,越來越成為參展商和采購商的關注對象,這反過來又推動了生產商和供應商在供給端進行持續的細化與創新,從而倒逼廣東相關產業加快轉型。例如,信息技術在人工智能、遠程醫療領域的具體應用,將促使廣東加快拓展5G技術應用領域,同時引導更多投資商加大對半導體芯片的研發。

從“走出去”到“內外兼修”

在廣交會的展品中,5G、人工智能、VR等最新技術薈萃,無數“中國制造”從這里走出國門。而在進口展區,境外廠商也紛紛上陣,與中國消費者分享來自全球的優質產品。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廣交會直接連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獨特地位。

“廣交會的舉辦,在擴大出口的同時,也增加了進口需求。例如,化妝品、紅酒等反映廣東中高收入人群迫切希望消費升級的愿望。”林江表示,這將引導相當一部分從事外貿進口業務的廣東民營企業積極拓展進口業務,激發廣東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