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做實“兩清單一張表”動態管理機制 宿豫下足“繡花功夫”辦實事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重點項目168個、主題夜讀會等特色活動4500余場;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示范點36個、學習體驗陣地120余個,累計參學人數達42.53萬余人;做實“兩清單一張表”動態管理機制,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區級重點項目177個……

這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宿遷市宿豫區捧出的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衡量黨史學習教育的成效,既要看認識成果,更要看實踐成果。”宿豫區委書記殷其國說,以“七進十聚焦”為總抓手,該區組織全區黨員干部以進社區、進村居、進企業、進家庭等7種方式,聚焦服務民生、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等10個方面,開展一系列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5月和8月,宿豫區先后兩次面向全區征集、篩選“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共確定區級重點項目495個、鄉鎮(園區)級項目204個、村級項目331個。為確保每件實事落到實處,區里實施“兩清單一張表”動態管理機制,即“急難愁盼”問題清單、“即知即改”落實清單和督查督辦“一張表”,明確每個項目的牽頭領導、責任單位、目標任務和完成時限,并將落實情況納入區委巡回指導范圍,通過“豫見精彩”APP分批次公示。

“只需提交一次材料,跑一個窗口,就可以現場完成原本需要到市場、城管、衛健等多個部門才能完成的三項登記事項。”9月中旬,市民王艷在順河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時,享受了個體登記“一件事”服務。

政務審批服務向鄉鎮街道延伸,是宿豫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區級重點項目之一。區里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職能部門辦理的“單個事項”集成為“一件事”,實現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每周三,宿遷市宿豫區曹集鄉各社區都會舉行“小院說事”議事會,現場開設黨史學習教育課堂,并征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截至目前,該鄉累計收到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0余個,已處理完結70余個。

“小院說事”議事會是宿豫區進一步細化鄉鎮、村居(社區)層面“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的縮影。樓棟間“板凳小會”“板凳課堂”“同心議事會”……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區各鄉鎮街道組織黨員干部走進樓棟、居民小院,立足“小切口”,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

弱勢群體的需求一直是宿豫“我為群眾辦實事”關注的重點。區里聚焦殘障人士、婦女、留守兒童等群體,開展“‘豫’心永向黨 點亮微心愿”線上認領等活動,集中征集了一批困難群眾的“微心愿”進行發布認領。截至目前,全區共征集微心愿10800個,已認領9200個。

“腿腳不好,又想出去看看,有了這個輪椅、拐杖,真的是方便多了。”9月26日上午,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的輔具“共享小屋”里,82歲的吳翠蘭老人在兒孫陪同下,借了一輛輪椅,完成了參觀宿北大戰遺址公園的愿望。這樣的輔具共享點位,目前宿豫區一共設置了3個,內部投放輪椅、腋拐、四腳拐、手杖等輔具。

促成金融部門向30戶有貸款需求、且依法誠信納稅的企業發放無抵押貸款4500萬元;聯合區內80余家重點企業舉辦“直播帶崗”線上招聘活動15場,提供就業崗位7000余個,線上關注人數累計超過5萬人;開展產學研活動60余次,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60項……聚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發展,一直被宿豫看作是驗證黨史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各單位、部門深入企業、園區送政策、送人才、送技術、送資金等,給全區經濟運行帶來了“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穩步提質”的良好態勢。16項列統主要經濟指標中,有13項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工業開票銷售等10項指標增幅超過20%。

截至目前,宿豫區“我為群眾辦實事”區級重點項目已完成177個,鄉鎮級完成70個,村居社區級年底前將全部完成。(記者 徐明澤)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