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上午,省瓊山戒毒所駐海口市瓊山區社區戒毒(康復)指導中心成立。至此,僅3個多月時間,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建立社區戒毒(康復)指導中心(站)已達到10個。
戒毒人員從強制隔離戒毒場所出所后,如何鞏固強制隔離戒毒成效是一個難題。省司法廳以“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為契機,專題研究、查擺問題。針對“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指導社戒社康工作未能形成‘省—市縣—鄉鎮’融貫一體的指導支持體系”問題,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的“難點”, 通過構建“省—市縣—鄉鎮”的三級聯動銜接幫扶工作機制,把幫教從墻內延伸到墻外,打通戒毒康復人員回歸社會“最后一公里”。
省司法廳緊扣“指導支持社區戒毒和社區康復”這一職能,通過新建省市縣級社區戒毒(康復)指導中心(站),探索建立以社區為依托、以家庭為基礎、以部門聯動為平臺的延伸幫扶長效機制,幫助戒毒康復人員重拾生活信心,順利回歸社會。
“如在萬寧,有瓊山戒毒所駐萬寧市的社區戒毒(康復)指導中心,在該市的后安鎮有指導站。”省司法廳廳長鄭學海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省司法廳通過新建市縣級社區戒毒(康復)指導中心(站),在戒毒康復人員出所銜接、業務培訓、日常管控、幫扶救助、心理咨詢、就業指導、回訪調查、禁毒宣傳上,加強對社戒社康工作的指導力度,切實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另一方面,聯合省委政法委、省禁毒辦等部門聯合制定《海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指導參與基層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管理辦法(暫行)》,探索疏通戒治、幫教“最后一公里”,幫助戒毒康復人員重建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最大限度減少復吸率,鞏固戒治效果。
“李警官,感謝你們幫我補辦了三個職業證書,我馬上就可以正式上班了。”近日,在省三亞戒毒所駐海棠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指導中心,三亞市海棠區藤橋村委會第三小組戒毒康復人員周某進緊緊地握著民警李豐林的手連聲道謝。李豐林是省三亞戒毒所剛派到海棠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指導中心的駐站民警,以志愿者身份對戒毒康復人員進行后續照管。得知周某進因職業證書丟失無法持證上崗而煩惱,他主動當起了“跑腿員”,多次向省三亞戒毒所職業技能培訓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還專程驅車20多公里幫助周某進補辦職業資格證書。
“目前,我們已派出132名民警駐站工作,他們大多具有教師資格證、心理咨詢師證和律師執業證,能夠為戒毒康復人員提供心理、就業等方面的專業指導,幫助他們順利回歸家庭、融入社會。”省戒毒管理局局長楊儒文介紹,6月以來,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先后在海口市、萬寧市、臨高縣、文昌市、三亞市等市縣加速新建10個市縣級社戒社康指導中心,打造集戒治、康復、指導、幫扶為一體的社戒社康人員綜合服務保障基地。(記者 良子 通訊員 周南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