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率先建設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是“六個率先走在前列”之首。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在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必須堅持創新引領、開放融合,加快建設制造強省,在率先建設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先是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在“率先”中“走在前列”,首先要在率先建設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只有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也才能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我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明晰了江蘇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圖景。建成制造強省、提升經濟體系國際競爭力,是我們的重大責任。江蘇制造的“強”,要強在產業體系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上,強在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上,強在處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高端上,強在“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的全面建成上。
要強化科技創新的地位和作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等創新指標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科技創新要力爭實現更多的并跑領跑。面向未來,我們要全方位打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的通道,強化原始性創新、變革式創新,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高水平推進蘇南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科技供給。
要更加注重產業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江蘇最大的優勢是實體經濟,我們要著眼于實現高水平的自主可控,以極大的決心和恒心穩比重、提質量,補短板、鍛長板,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頭部企業、國際品牌,全面培植與之相匹配的多元化、有備份的國際供應鏈體系,推動產業鏈和供應鏈同步發展、同步現代化。要發揮開放前沿的優勢,有序推進重點產業的全產業鏈開放創新,推動各類高水平開放載體的聯動改革、聯動創新、聯動開放,加快構建現代化的開放體系,更好地融入國際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要把握科技發展演進的趨勢和規律。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仍然是推動技術進步、社會變革和生產生活方式變革的主導技術,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加快推動第三代半導體、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新材料、空天與海洋開發、量子科技等發展,搶占發展制高點。要聚焦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積極開發應用場景,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以數據要素的高效配置,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把江蘇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的“數字高地”。
當前,面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率先建設經濟體系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不僅是高質量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性戰略安排,也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更加主動贏得國際競爭,以更加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新篇章作出應有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