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關注 > 正文

中演協發出保護未成年人倡議:對侵害未成年人主播“零容忍”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也是我國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的日子。對于當代在互聯網、直播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如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昨天,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發出倡議,網絡直播臺不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服務;為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服務,應征得其監護人書面同意;對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涉事主播采取“零容忍”態度。該倡議目前已得到超50家網絡直播臺和MCN機構響應。

冒用成人賬號打賞優先退款

倡議顯示,各會員單位要主動落實臺、經紀機構主體責任,采取多項措施規范和引導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直播服務。倡議發布后,這一話題隨即登上熱搜,網友熱議的焦點正是未成年人打賞。

不久前,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打賞案件,一名初二輟學的學生用父母的158萬元積蓄打賞主播。經法院調解,直播臺將158萬元全額返還。最高法表示,司法實踐中涉及到的網絡打賞、網絡游戲的糾紛,多數是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他們有時付出幾千、幾萬元打賞,顯然與其年齡和智力水不相適應。在未得到法定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其行為應當無效。

倡議中也提及:“對于查核屬實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打賞的,按規定優先辦理退款。”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秘書長潘燕向記者表示,“最各個臺都在積極響應優先辦理退款的這一條款,陸續推出處理辦法。”網絡直播臺將逐步建立安全可信的大額提醒、身份驗證等技術保障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賬號充值打賞。

對侵害未成年人主播“零容忍”

主播是直播行業生態中重要的主體,針對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時,倡議寫明:對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涉事主播“零容忍”。

“以往出現過案例,個別主播明知觀看直播的用戶是未成年人,故意引誘對方打賞,或者輸出不健康的內容。”潘燕說,一旦出現類似事件,主播將在該臺被封禁。“網絡表演(直播)分會也會定期向社會公布主播的‘警示名單’,如果該主播情況惡劣,經會員單位上報和審議,該主播會進入協會的‘警示名單’,那就不只是在某個臺封禁,而是在行業內禁止其注冊和直播。”

來,各網絡直播、視頻乃至游戲臺都陸續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也有網友擔憂:“青少年模式需要家長為兒童設置,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直接把手機扔給孩子,根本想不起來設置。”

“在這次倡議中,我們希望臺不斷優化升級這項功能,筑牢未成年人保護網。”潘燕說,保護青少年也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希望未成年人在使用直播臺時,家長、老師等也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一起給孩子塑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不得利用未成年人賺流量

未成年人開播也是網友關注的話題。多起父母利用兒童吸引關注的事件曾引發熱議,甚至還出現過父母刻意把孩子喂得過胖,只為賺取流量的亂象。

臺首先會在注冊環節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未滿十六歲的未成年人不允許開播。”潘燕說,主播的注冊與觀看直播用戶的注冊不同,比各互聯網臺的注冊都要嚴格。“不僅要上傳身份證,還要本人拿著身份證同時出現進行識別,確認主播的年齡。”

當下出現的未成年人開播,大多是利用父母等成年人的賬號,這無疑需要臺加強審核。潘燕坦言:“年齡較小的還比較容易判斷,但如果是年齡偏大,或打扮比較成熟的未成年人,機器審核和人工審核都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倡議中也強調:建立網上侵害未成年人行為的舉報、識別和干預機制。“哪怕審核存在疏漏,還有社會監督的補充,一旦發現問題,絕對零容忍。”目前,已有陌陌、花椒、六間房、抖音等超50家網絡直播臺和MCN機構響應該倡議。(記者 韓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