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車企入局,新能源車險迎來新發展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信息顯示,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安財險”)名稱變更為“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此前,監管部門已批復同意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受讓易安財險10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00%。

業內人士分析,比亞迪正緊盯新能源車險,隨著未來越來越多新能源車企入局,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新能源車險行業痛點也有望得以化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市場空間巨大

公安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同比增長67.13%,呈高速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新能源車險需求也快速增長。

不過,直到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才有了屬于自己的專屬保險。2021年12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保險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以下簡稱《條款》)。隨后,上海保險交易所正式上線新能源車險交易平臺,首批掛牌中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等12家財險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產品。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20余家財險公司加入新能源汽車專屬車險銷售。

根據記者梳理,2022年,中人保財險、太保財險的新能源車險保費收入大漲。在中國人保2022年度業績發布會上,中國人保副總裁于澤表示,新能源車險以及智能網聯車險正在成為拉動車險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2022年,中人保財險新能源車險承保數量達467萬輛,同比增加59.6%,實現保費收入205.6億元,同比增長72.7%;中國太保表示,2022年,公司新能源車保費增速超過90%,為280萬輛新能源車提供保險額超2萬億元。

東吳證券預計,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865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7.9%;預計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4541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2.1%。

新能源車險巨大的市場吸引了一眾車企入局。據了解,比亞迪已于2022年3月成立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此外,蔚來、小鵬、理想等也已布局新能源車險業務。2018年,小鵬汽車成立廣州保險代理有限公司;2020年,特斯拉成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2022年,理想汽車收購全國性保險中介銀建保險經紀100%股權;2022年,蔚來成立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并于年底收購匯鼎保險經紀公司。

與上述車企不同的是,本次比亞迪接手易安財險獲得了保險牌照,而并非是上述其他車企獲得的保險中介牌照。這意味著,比亞迪對公司的保險產品將有更大話語權。

數據積累待提升

一直以來,新能源汽車出險頻率、案均賠款顯著高于傳統燃油車。據中再產險統計,從車損險來看,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車出險頻率幾乎均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新能源車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于燃油車19%的數據。新能源車案均賠款也整體高于傳統燃油車,家用車達到7201元,高出燃油車近600元。從三者險來看,新能源車所有類型出險頻率均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其中貨車類數據差距尤其顯著,差距達到8%。新能源車出險頻率、案均賠款雙高導致賠付率顯著超過傳統燃油車。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車企和保險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條款》運行時間短、積累數據較少等因素,造成新能源車險保費高、出險率高,這些都要通過技術和制度進一步解決。”不過,他也表示,自《條款》出臺后,相關配套條款制定更為科學精準,雖然目前《條款》運行時間并不長,但為之后險種改良、價格降低、市場發展等都打下了良好基礎。

“造成當前新能源車險面臨定價難、賠付成本高等一系列挑戰的首因是行業缺乏必要的風險損失數據積累,也與新能源車企數量眾多、技術路徑各異等因素有關,從而導致單一品牌和車型風險系數并不穩定,無法有效支持科學定價。”經濟學家宋清輝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

利于整體行業發展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車險對于車企而言是新領域,是否能成為一門“好生意”有待觀察。以比亞迪接手易安財險為例,據了解,此前易安財險經營范圍未涵蓋車險,而比亞迪在車險領域也屬于“新手”。同時,宋清輝提到:“在服務網點、經營經驗等方面,車企劣勢明顯。例如,車險對服務網點要求較高,缺乏服務網點對承保和理賠業務影響很大。”

但受訪人士均表示,整體看來,車企入局車險在推動新能源車險行業健康發展方面優勢顯著。

“相比于傳統保險公司,車企通過自家車機系統對汽車風險以及駕駛信息等最為了解,其布局新能源汽車保險優勢得天獨厚。”宋清輝認為。

在王國軍看來,車企涉足車險可以把兩個行業很好結合在一起。“目前,保險公司很難拿到新能源汽車的數據信息,車企入局車險能更為科學地根據車輛風險狀況來確定費率,進而解決目前新能源車險的部分痛點。”他進一步表示,車企涉足保險領域也是企業對消費者購車、用車的又一層保障,可以形成良性循環。“針對不同車有不同的改進方式,針對不同車有不同的費率,這就可以解決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保費價格虛高,避免部分不公平條款。”

宋清輝表示:“隨著越來越多車企布局新能源車險,以及新能源車技術越來越趨于成熟穩定,風險會不斷降低,維修成本會慢慢呈現出下降趨勢。”

文 | 本報記者 楊梓

End

編輯 | 閆志強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