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股票 > 正文

?銀行利率持續調降,大額存單、理財型保險受追捧 _報資訊

銀行利率持續調降,大額存單、理財型保險受追捧

【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 通訊員 劉豫】進入6月份,銀行存款利率繼續調降,在此背景下,儲戶的儲蓄意愿和投資偏好是否發生改變?


(資料圖片)

6月6日,大河財立方記者走訪鄭州多家銀行了解到,追求低風險的儲戶更傾向選擇定期存款,尤其是在存款利率持續走低的背景下,儲戶在進行資產配置時會優先考慮確定性,安全性較高且收益較好的大額存單更受穩健型儲戶的青睞。此外,也有不少儲戶會調整投資組合,配置穩健型的短期理財產品,或是由銀行代銷的收益相對較高的理財型保險。

定期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大額存單更受儲戶青睞

自2022年9月份以來,國內銀行不同程度陸續下調存款利率,但居民儲蓄熱情依舊不減。央行發布2023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27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

“雖然目前存款利率一直下調,但居民的存款儲蓄水平總體持續上升,尤其是大額存單方面,因其相比普通定期存款產品利息更高,且流動性更好,因此更受投資者歡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河南市場來看,今年整體的儲蓄率呈增長態勢,大額存單需求也持續增加,不少銀行的大額存單剛上線就出現了額度不足或售罄的情況。

某國有大行產品經理分析稱,大額存單可提前鎖定收益,不受將來利率下行影響,并且大額存單受存款保險保障制度保護,資金安全有保障。

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國有行大額存單的利率基本保持在3.1%左右。其中,工商銀行在售的5款3年期個人大額存單產品年利率均為3.1%;建設銀行在售的個人大額存單產品起存金額為20萬元,最高年利率為3.1%;農業銀行3年期個人大額存單利率為3.1%,起存金額為20萬元。

事實上,從去年9月份開始,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同時,大額存單年利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下調,但居民購買的積極性卻相對提高。“我在投資方面本身就比較謹慎,大額存單最起碼收益穩定。”一位儲戶向記者透露,現在銀行的大額存單業務比較受歡迎,額度也相對緊張,需要提前跟客戶經理預約。

大額存單為何熱銷?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近年來,居民短期缺乏更有吸引力的資產投資,以及擔憂未來利率進一步走低,部分投資者對大額存單仍有一定需求;另一方面,銀行為控制負債成本,更希望增加活期存款,對發行大額存單規模有一定限制。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我國居民存款增長較快,尤其是2022年居民投資理財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居民存款增速顯著加快。大額存單利率高于同期限存款,期限一般較長,有助于在利率下行周期鎖定當前相對較高的利率,因此受到居民普遍歡迎。

專家: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回升,居民投資理財意愿將逐步恢復

記者走訪發現,雖然銀行存款利率持續調降,但似乎未能激發儲戶的投資熱情。

“去年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表現欠佳,今年情況尚不明朗。”某股份行工作人員透露,2022年受資管新規和市場波動影響,不論是企業理財產品還是個人理財產品,收益都不是很理想,一些理財產品的實際到期收益未達“業績比較基準線”,今年部分投資者對于理財投資態度還是比較謹慎。

建設銀行鄭州某支行的工作人員稱,無風險利率下行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會相應出現波動。“以去年為例,理財市場不甚樂觀,我們在給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會先告知目前的市場情況,客戶心里要有一個合理預期,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方式。”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平安銀行鄭州某支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2022年以來,銀行理財遭遇了兩輪超預期產品“破凈”,部分客戶本身在資產配置方面就更青睞穩健、低風險的產品,尤其在投資市場出現波動的時候,確定性將是客戶進行投資組合時優先考慮的因素。

事實上,銀行理財現有的資金主要來自于低風險偏好型投資者,自從理財產品凈值化后,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如何提高投資者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接受度是銀行面臨的挑戰之一。

“銀行經營的客戶和券商經營的客戶還不太一樣,券商經營的客戶對于投資的高風險是有心理預期的,但銀行主要還是以穩健型客戶為主。”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的理財客戶在投資方面更傾向大額存單、理財型保險等固定收益型產品,所以即使是存款利率下調,理財產品的銷售也并沒有明顯提升。

“每個人想法不同,年輕人會更愿意嘗試理財產品,因為期限短,利率相對也比較高。對于中老年客戶而言,保本保息的定期存款更符合他們的需求。”工商銀行鄭州某支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近期存款利率可能還會下調,理財產品收益率大概率也會調降。

銀行理財市場何時回暖?“從當前結構分化來看,穩定理財市場規模還需要各方不斷努力。”董希淼認為,隨著資本市場穩定、理財產品凈值回升,居民投資理財意愿將逐步恢復,部分存款將回流到資本市場、理財市場。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