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宿遷市唯一的化工產業承載區,奮進新征程,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氣象、新擔當?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始終牢記‘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發展是最大的民生需求’這三句話,加快創建綠色園區、智慧園區、花園式園區、科技創新型園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周永科表示,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科學精準做好源頭防治管控,“四園同創”,闖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轉型升級新路徑。
“持續做優生態環境,護好綠水青山。”這是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上下的一個重要共識。近年來,產業園按照“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總體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春末夏初,行進在產業園,儼如走入一個工業主題公園,現代化廠房有序分布,主干道路兩側紅花地綠、鳥語聲聲,一改化工園區給人的傳統印象。產業園生態環境監管中心主任葉翔說,“產業園的目標,正是要打造一個‘天藍、水清、景美’的花園式園區。”
精塑園區形象,提升園區品質。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注重和堅持“地上地下”同步規劃設計,“五位一體”推進市政道路、管網管線、標識標牌、生態河道、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系統性指導企業優化廠容廠貌。
看得見的是景觀,看不見的是其構建“智慧園區”的“硬核”機制、舉措。產業園投資3000余萬元建成智慧化綜合管理平臺,收錄了轄區所有企業的設立、運營、生產等全面數據,將環保、安全、應急、能源、封閉管理、危化品物流調度等子系統集成一體,實現全域化、實時化綜合監管監測。各企業均建有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可燃有毒氣體檢測報警信息、企業安全風險分區信息、生產人員在崗在位信息、企業生產全流程管理信息的“五位一體”式生產監管,所有數據全部接入產業園智慧化綜合管理平臺。
內外兼修,綠色發展。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堅持“不欠新賬還舊賬”的發展導向,“產業集聚,企業集群”的發展思路越發明晰而堅定。產業園重點做好“加”“減”功夫,即在企業數量上做減法,在質量和產業規模上做加法。近年來關停低質低效企業21家,去年獲批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2個。加快推進降能降碳,產業園探索建立企業能源總監制度——統一指導企業成立能源管理機構,設立能源總監職務,負責企業能源日常管理和科學調度。“實施能源總監制度,助力2021年園區單位產值能耗整體降低了0.1。”產業園黨工委副書記袁忠表示。
從“綠植”競發的園區企業,到“綠值”引領的產業鏈,從項目引進時的“綠色底線”到產業發展中的“環保紅線”,產業園“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發展活力”,為宿豫區乃至宿遷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力”。 經過10多年發展,園區形成了以有機新材料、醫藥大健康化學品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模式。現有規上企業41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先進制造業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各1家,國家專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業2家;江蘇省科技小巨人企業3家,江蘇省瞪羚企業6家;擁有各類省級研發機構21個。
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悉心引導企業綠色創新。作為宿遷有機新材料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宿遷新亞強硅化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落戶,從零開始已發展成為全球有機硅苯基單體細分領域最大生產企業,于2020年9月成為宿遷市第一家在A股主板(上交所)上市的企業,去年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先進制造業企業。新亞強硅化學是園區秉持“綠色發展、轉型升級”,以有機新材料為發展方向,成功培育的“鏈主企業”之一。
“今后,產業園將在持續優化產業布局的同時,重點招引塑料助劑、有機硅、醫藥原料藥及制劑、光電新材料等項目,加快探索建立園中園、鏈上群,吸引更多產業鏈項目集聚,為現有企業規模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創造條件。”產業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陸昭寶表示,將以園區的提檔升級帶動龍頭企業集群、集聚、小組團發展,進而加快實現延鏈補鏈造鏈強鏈新突破,不斷積聚屬于產業園自己的“綠色高光”。(徐佩 王佩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 四園同創 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