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環球資訊:饑餓?乏力?頭暈?行為異常?或是胰島素瘤在作祟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游華玲


(資料圖)

“一直頭暈、低血糖了兩個月,可去了醫院又查不出來是什么原因。這可怎么辦?”近日,66歲的吳先生因頭暈低血糖在當地醫院就診,卻并未發現病因。回家休養一周,他又多次出現暈厥、夜間呆滯、行為異常、意識不清……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吳先生隨后前往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醫三院”)就診。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醫生在經過多種檢查后,終于發現吳先生胰腺體部大小約10mm的占位性病變,疑似胰島素瘤。經過手術切除,吳先生已經康復。專家提醒,如果反復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手抖等癥狀,進食后能緩解,應考慮低血糖發作,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多種影像檢查發現胰島素瘤

接診后,分泌代謝科醫生通過患者的癥狀,高度懷疑吳先生患胰島素瘤,但當地醫院的CT檢查結果并未發現胰島素瘤。醫生為其多次測量血糖,發現吳先生存在嚴重的低血糖,最低時血糖1.97mmol/L,胰島素水平升高,皮質醇正常值低,陸續通過各項檢查逐一排除了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胰島素拮抗激素缺乏性和非胰島細胞腫瘤性低血糖。

通過與影像科反復討論,醫生為吳先生制定詳細的影像掃描參數,終于從胰腺動脈灌注CT平掃成像、腹部MR平掃+增強血管成像找到突破口,發現胰腺體部大小約10mm的占位性病變,疑似胰島素瘤,垂體MR未見明顯異常。據悉,胰島素瘤可分泌大量胰島素導致患者出現嚴重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盡快手術是關鍵。

通過多次推演手術方案,醫生為患者吳先生“量身定制”了診療方案。在多學科密切協作下,普通外科副主任劉曉瓏成功為吳先生實施了 “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切除術”,腫瘤被切除。術后隨訪復查血糖正常,胰島素、皮質醇恢復正常水平。

胰島素瘤或危及生命

“胰島素瘤自主分泌過量的胰島素,往往會導致患者出現饑餓感、肢體抖動、乏力、出冷汗、心跳加快等一系列低血糖癥狀,嚴重者會出現頭暈、煩躁甚至昏迷等癥狀,長時間低血糖將不可逆地損害中樞神經功能,出現記憶力下降、精神行為異常等。”該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醫師李晨鐘介紹,胰島素瘤還會繼發中樞性皮質功能減退癥,容易誘發腎上腺危象,嚴重者危及生命。

據悉,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很多,如飲食、運動、藥物以及相關系統性疾病,胰島細胞瘤引起的低血糖,發病率低,前期癥狀不明顯,很多人當普通低血糖處理,容易延誤治療。這類患者除了低血糖相關癥狀,還多伴有體重增加,記憶力、反應力下降等。

“如果反復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手抖等癥狀,進食后能緩解,應考慮低血糖發作,需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李晨鐘提醒,采取多學科聯合診治模式,可快速發現低血糖的原因,從而針對病因進行精準化治療。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