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上海報道
6月2日,達晨財智宣布最新一期綜合基金創程基金首關。
(資料圖)
記者了解到,達晨在過去三年的創通、創鴻及科技基金均實現超募。本次的創程基金規模80億元,首關金額超50億。團隊方面表示,將繼續全倉中國、重倉科技,加大對中國硬科技創新創業的持續投入。
過往三年,全球經濟與社會環境跌宕多變,中國創投行業系統性地積極轉向硬科技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注冊制的推行將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
“時代的鐘擺來到了長期扎根本土 的人民幣 GP一方。”在達晨財智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看來,中國創投行業已進入“募資-投資-上市”的內循環時代,注冊制下股權投資策略與投資模式的相應升級,人民幣募資+科技投資+A股退出將是今后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接受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基金、科技投資、A股退出、國有股東這些關鍵詞恰好都是達晨過去23年一直堅持走的道路,時代再次給與了達晨紅利期。
老LP復投超六成,國資LP占比提高
近年人民幣基金市場上,PE/VC基金管理人們普遍在募資、投資、退出等多方面均遇到挑戰。無論在行業大會還是地方論壇,GP們都繞不開一個話題,“人民幣基金最大的困難是募資難。”
本次達晨新基金的50億元首關,證明了持續業績的重要性:過去三年達晨共有48家企業掛牌上市,向LP分配了超過百億資金。
根據達晨本次披露的信息,創程基金的歷史投資人復投率超六成,達晨團隊及其控股股東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電廣傳媒繼續高比例出資新一期基金。
此外,在創程基金的出資方中,國資LP占比進一步提升,頭部金融機構加大投入,市場化母基金持續加碼,上市公司及產業資本繼續投下信任票。加上連續三年的險資 VC/PE 白名單 A 類機構的身份,本次也有多家知名保險機構加入成為創程基金LP 。
重倉科技投資,搭建產業生態
根據規劃,達晨將以“科技+安全”為主要投資方向,繼續發揮自身“行業+區域”雙輪驅動的優勢,向進一步的深度專業化和準產業化發展,挖掘和培育優質“水下項目”與“隱形冠軍”,圍繞投資產業鏈做好生態服務與賦能。
從已投數據來看,截至當前,達晨創投已在智能制造、醫療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軍工等領域布局超過730家企業,累計捕獲124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歷史投資75%投向了硬科技領域,近三期基金這一數據上升至85%,項目領投占比超過7成。
達晨財智高級合伙人邵紅霞分析表示,達晨搭建的產業生態日益成熟,項目來源、行研判斷、產業合作、投后賦能等多個維度全面提升體系化。
深耕區域市場,發現水下項目
5月17日在上海舉辦的“2023中國投資年會”上,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介紹,達晨已在二十多個城市設有當地團隊和辦公室,進行“毛細血管”式的捕捉與投資。
根據本次披露的信息,達晨將以行業研究與投資溯源把握上下游核心抓手,以區域覆蓋與投資實現“毛細血管”式深入及就近服務,進一步向準產業化投資和賦能發展。
“分布式結構是適應中國當前投硬科技時代最好的布局,僅僅在北京、上海,靠飛行模式很難捕捉和服務好這些項目。”達晨財智執行合伙人、總裁肖冰此前談到區域深耕的重要性時曾表示,硬科技投資分散在中國廣泛的區域中,“很多的二三線城市和四線城市都有很多隱形冠軍,很多‘專精特新’的企業都在那里。”
事實上,達晨“行業+區域”策略的成果已然顯現。從結果上看,近年團隊作為第一輪投資也是唯一的投資人投出大批“水下”項目,并已有不少成功上市案例。
按著規劃,達晨將以“科技+安全”為主要投資方向,繼續發揮自身“行業+區域”雙輪驅動的優勢。
用邵紅霞的話說:“達晨23年一直全倉中國,重倉科技,保持在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