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8日,2023南京·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開啟,公益講座、藝術表演、非遺傳承、展覽展示等141項公共文化服務將與市民見面。
只要走進文化館,總有一款是你的“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文化館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賦予文化館站的職責與使命。據悉,此次活動以“新時代文化館:開放·融合·創新”為主題,南京市文化館將聯合12個區級文化館,開放全市文化館資源,融合景區、學校、鄉村、社區等不同載體,吸引更多人走進新時代文化館,樂享高質量新生活。
【資料圖】
在藝術普及方面,將推出歌舞、戲曲、器樂、琴棋書畫、文學藝術等公益培訓和講座。其中,既有昆曲課、鍵盤課、成人詩詞賞析課、少兒快板課、中國古典舞課、書法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又有“9000年的回響——賈湖骨龠(笛)的考古發現、復刻、延展與賞析”等大眾平時接觸相對較少的講座,全方位、多角度滿足市民的需求。
在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方面,將有各種體驗活動,比如去南京市文化館學木藝、賞古琴;去浦口區文化館學做中國結;去玄武區文化館學編針;去棲霞區文化館學剪紙……
此外還有多姿多彩的展覽和演出可供選擇。比如鼓樓區星級文藝團隊展演相聲專場、六合區“百姓戲劇廣場”戲曲周活動、高淳區文化館的南京市“百場公益演出”戲曲專場惠民演出等等。
走出場館,把“詩和遠方”送到身邊
除了館內活動外,文化創意也走出場外,融入各種新場景里。產生文旅融合的復合效應;高雅藝術走進校園,寓教于樂;惠民演出走進田間地頭,讓鄉村文化振興落地生根。
文化表演走進景區,在玄武湖、獅子山、平山森林公園、無想水鎮、谷里……南京天籟民族管弦樂團演出、銅管樂專場、幸福南京人漢服文化節、《紙上傳古》金陵金石傳拓藝術展、“幸福溧水”第二十三屆群眾文化藝術節紛至沓來。
高雅藝術送進校園,少兒昆舞、雜技專場演出、省木偶劇團惠民演出、聲樂公益課等豐富的內容,讓學生有了更好地親近藝術、聆聽大師、提升藝術素養、感受藝術魅力的平臺。
社區廣場上也有很多惠民演出。“文化潤人心文藝走基層”文藝小分隊巡演綜藝歌舞演出、南京市“百場公益演出”廣場行、“賦能新發展·奮發向未來”南京市愛樂者民族樂團民族音樂會、玄武區文化進萬家惠民系列活動、“賦能新發展·奮發向未來”南京群星戲曲藝術團專場演出、“江寧之春”淳化街道專場文藝演出……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都可以和美好相約。
線上線下,藝享生活“永不落幕”
2023南京·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期間,南京市文化館一樓小廣場將舉辦藝享市集,“有鳳來棲 霞滿天下”棲霞區非遺集市將在仙林金鷹舉辦。文創、手作、非遺、美食……在市集里,吃喝玩樂之余更多了文化味道和美的享受,為煙火生活點綴更多精彩。線上的豐富內容,則讓更多市民隨時隨地可以接受藝術的熏陶。此次活動推出的藝術云平臺云集海量文化資源,包括原創微視頻展播、藝術慕課、一集看非遺、線上展覽等,居家學藝、云端觀展一鍵觸達。
近年來,南京市文化館創新服務方式,認真研究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進一步完善數字文化館的功能和內容,對文化館網站進行迭代更替,將網站數據和整體構架接入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發揮省平臺覆蓋面的優勢,擴大受眾群體。實現培訓報名預約、場館預約智能化;信息發布、活動直播常態化;藝術賞析、藝術培訓在線化;需求溝通互動化;引入資源優質化,2022年共開放預約活動141場,預約率達到98%。內容生產方面,南京市文化館在直播常態化的同時,大力開發數字文化產品,相繼推出《南京傳統技藝》《行走南京》《美麗鄉村行》《金陵藝空間·一集看非遺》等視頻節目,在國家公共文化云、江蘇公共文化云及微信視頻號、抖音平臺上投放,僅抖音平臺播放量100萬+。
在南京,市民不僅僅能在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期間暢享文化大餐,這已經是一種常態,永遠是“正在進行時”。2022—2023年,南京市文化館全年開展舞臺文藝、書畫展覽、民間藝術等線下活動245場,線上活動206場,線下服務88.35萬人次,線上服務260萬人。近年來,南京市文化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創新和拓展群文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載體。在南京市文化館的引領下,12家區級文化館也紛紛開拓創新,為市民提供了一批優質的公共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潔
編輯: 姚依依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