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本報訊(記者 劉揚) 由于公司股價連續低于1元面值,*ST搜特5月11日公告稱,即使后續八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受到正股鎖定面值退市影響,10日搜特轉債跌至39.5元/張,創下可轉債史上最低價,跌幅達19.75%。這也是繼藍盾轉債后,第二只可能退市的可轉債。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退市風險外,*ST搜特還存在清償困難,可轉債或面臨違約風險。聯合資信曾將公司主體及可轉債的信用等級下調為CCC,評級展望為負面。
今年3月30日,*ST藍盾主體信用等級被評級機構下調至CCC級,其發行的藍盾轉債等級也被下調至CCC級,同時,評級機構在報告中提示了藍盾轉債違約風險。隨著藍盾轉債與搜特轉債的退市風險以及兌付風險,引發市場對正邦轉債、全筑轉債、紅相轉債等有相關退市風險轉債的擔憂,這些轉債價格近期也出現較大幅度下跌。截至5月11日收盤,正邦轉債的價格報收于62.604元/張;全筑轉債報82.369元/張;紅相轉債報94.060元/張。
可轉債自1992年首次發行以來,在我國債券市場已發展超過30年,目前市場存量可轉債超過500只,存續債券本金金額超過1200億元,但截至目前尚無可轉債發生違約。
“藍盾轉債大概率將成為第一只違約的轉債。根據2023年一季報,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僅為5200萬元,而流動負債達到52.6億元,而藍盾轉債余額尚有1億元,根據清償順序,藍盾轉債大概率將會違約,成為市場上第一只違約的轉債。”國海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團隊負責人靳毅分析認為,如果藍盾轉債違約,對轉債市場的沖擊大概率將會超過此前的鴻達興業違約事件,投資者對債性券的信用風險擔憂或將進一步蔓延,而股性券可以更好地避免這一風險事件。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則表示:“由于在股價較低時,可轉債轉股不符合投資人利益,同時股價較低時可轉債還存在退市風險,后續應對可轉債市場中企業經營狀況不佳、評級較低且股價低迷可能引發回售的可轉債兌付風險進行關注,特別是存續余額較大的可轉債。一旦投資者選擇回售、公司賬面資金不足,同時,公司繼續經營的前景存疑、兌付意愿較弱,可轉債市場‘零違約’的歷史或將被打破。”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