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烏沖突引發的國際局勢動蕩進一步加劇,在以北約為首的西方國家對烏軍事援助逐漸乏力的當下,面對俄軍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凌厲攻勢,西方越來越感到俄烏沖突開始偏離自己的戰略構想,正在走向有利于俄羅斯的那邊。為此,拜登政府正在加速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經濟和工業制裁。
來自美國民用遙感衛星公司的照片顯示,一架蘇35戰斗機或者全尺寸模型出現在“雄鷹44”基地洞庫附近。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拜登政府計劃近期緊急訪問歐洲,一方面催促西方國家兌現向烏克蘭提供軍援武器裝備的承諾,另一方面美方正在督促澤連斯基政府發動“新反攻”,以穩住烏軍陣腳,防止俄軍在盧甘斯克和哈爾科夫方向的進攻引發烏軍防線的系統性崩潰。據悉,拜登還在俄烏沖突戰場外對俄基礎工業實施全面制裁,力圖減緩俄國防生產進度,阻止俄羅斯國防工業部門向前線輸送更多的武器裝備。
(資料圖)
盡管伊朗和俄羅斯一再否認進行過無人機技術交易,但外界普遍認為,伊朗在向俄羅斯輸出相關技術。
正是在這個微妙的背景下,被西方指控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的伊朗,自然成為拜登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不久前在伊朗境內發生的兵工廠爆炸事件,以“血的事實”再次證明,美、以、阿、沙四國正在加大力度向伊朗施壓。面臨四國包圍壓力的伊朗現政權必須提高自身應對軍事挑釁的能力,否則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不過,就在伊朗以1國之力對抗4國聯手施壓的關鍵時刻,俄羅斯正在向伊朗施以援手,助力其“打響一場地緣政治翻身仗”,并力圖改變當前中東地區的軍事對峙格局,將軍事壓力“反彈”到美軍中央司令部一邊。
西方認為伊朗“雄鷹44”基地洞庫附近出現蘇35戰機,說明伊朗革命衛隊正在準備接收更多新戰機。
近期,西方開源情報分析師在篩查伊朗地區的遙感衛星照片時有了“重大發現”。在伊朗南部霍爾木茲甘省山區的伊朗革命衛隊地下空軍基地,分析人員發現了一架類似于蘇35戰斗機的飛行器,該戰斗機停放在代號“雄鷹44”的地下軍事基地洞庫附近。
西方分析師認為這架飛機的外形輪廓帶有明顯的俄羅斯“側衛”系列戰斗機的特點。在此之前,伊朗空軍并沒有類似的雙發重型四代戰斗機。因此,西方認為這是普京政府通過俄伊兩國“無人機交換戰斗機”協議,向伊朗交付的首批蘇35戰斗機。值得注意的是,俄烏沖突爆發后,同樣面臨西方強力軍事和經濟制裁的兩國,在防務技術領域的合作步伐明顯加快,伊朗高官在今年年初就對外公布了采購24架蘇35戰斗機的計劃,因此這次發現蘇35戰斗機的蹤跡亦屬于情理之中。
蘇35戰機是俄羅斯航空兵器技術的集大成者,引進該型號戰機將極大提高伊朗空軍實力。
分析人士指出,按照最初的國家防空總體規劃,原本24架蘇35戰斗機將被部署在伊斯法罕市附近的大型空軍基地。但近期,以色列特工人員操控無人機襲擊了該市附近的兵工廠,讓伊朗革命衛隊不得不將蘇35戰機部署到敵方難以破壞的地下空軍基地。據悉,代號“雄鷹44”的地下空軍基地是伊朗“防空堡壘”計劃的一部分。伊朗自本世紀初開始,將防空導彈部隊、反艦導彈部隊、彈道導彈部隊和空軍戰斗機部隊陸續全部轉入地下洞庫內,以此來提高武器裝備和軍事人員的生存能力。
“雄鷹44”基地修建在大型花崗巖山體下方,通過加固混凝土結構可以抵御敵方重型鉆地彈藥的攻擊。
“雄鷹44”基地擁有獨立的航空指揮中心、機務和維護保養站、軍用燃料和彈藥倉庫,此外洞庫內建立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以及數千人長期執行作戰任務的相應軍用物資庫存。伊朗媒體曾在不久前公開了“雄鷹44”地下空軍基地,并聲稱該基地可以部署至少120架戰斗機和無人機,并可以在地下洞庫內實現戰機投入戰斗前的所有準備工作,戰斗機可以直接從洞庫滑行至跑道,隨后起飛執行作戰任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