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域 > 正文

當法律遇上人工智能 “得理律助”帶來全新想象

前不久,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和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得理科技”)共同成立的“法律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推出了智能案例檢索系統、法律機器人等產品。

“希望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法律行業帶來全新想象。”深圳先進院副研究員、聯合實驗室主任楊敏告訴深圳商報記者。

當法律遇上人工智能

西裝革履、能言善辯、行業精英,談起律師,總繞不開這些關鍵詞。但大部分人不會注意到的是,律師身邊如影隨形的海量文件。無論是訴訟出庭,還是文件審核,律師前期都要研讀大量資料,一些大案件的卷宗就能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個。

“據國外權威數據機構統計,律師行業中大概有30%~40%的工作內容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比如資料整理、案例查找等,從而幫助律師減少重復勞動、更專注于核心業務能力。”得理科技CEO賀倩明告訴記者。他本人正是一位已在行業深耕20余年的資深律師。

將律師從大量重復勞動中解放、解決律師與用戶間信息不對稱、為用戶提供便攜的法律檢索,在這樣的愿望下,由聯合實驗室研發、得理科技推出的兩款APP產品,已經于今年8月上市。

第一款是“得理律助”,APP中不僅收集了新法速遞、最新案例、最新觀點等海量信息,更為律師們打造了工作臺,查找案例、新建任務,一臺手機就搞定。

第二款是“得理法搜”,賀倩明形容它是“為大眾打造的一部法律百科全書”。據悉,通過算法,APP不僅能為用戶精準推薦感興趣的案例,還提供“機器人律師”在線問答服務。

讓人工智能更會聯想

傳統的語義檢索與機器問答,通常基于關鍵詞匹配,機械式問答提供的參考意義并不大。此次聯合實驗室推出的產品,則是利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創新性地基于語義進行檢索。

“簡言之,就是讓機器更會聯想了。”楊敏表示。

比如在法律問答功能中,用戶只需要正常描述出問題,系統會基于自己的理解,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完全顛覆了此前的機械式問答。而在律師案例檢索方面,傳統的檢索模式,只能根據關鍵詞找到相關案例。得理律助系統會自動對案例進行關聯,為律師們呈現最有參考價值的案例。

“要讓智能問答和人類問答達到相同程度,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楊敏說,“目前我們還處于弱人工智能時代,需要攻克認知智能,才能讓機器真正地理解問題、進行推理和解決問題,目前看來還有一定距離。”

為此,團隊在設計模型時,會讓機器模擬人的思維方式。

比如人類在做閱讀理解時,通常會先粗略瀏覽整個文章的大致內容,第二遍再帶著問題精讀尋找答案,第三遍確保答案正確。楊敏團隊模擬這一過程,為機器設計了預讀、精讀、后讀三個階段。

“數字化”是發展趨勢

作為法律從業者,為什么要堅持走數字化之路?在賀倩明看來,這是必然趨勢,更會為行業帶來顛覆性變化。

“數字化已是行業內普遍需求,此時得有人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搭起法律行業的‘高速公路’。在我看來,我國未來在法律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領域,會產生龍頭企業。”賀倩明表示。

他以律師資源分布舉例:在一些偏遠地區,律師數量少,有了“數字化高速公路”加持,可以讓律師服務直接觸達這些區域。

今年6月,深圳將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8個未來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集群”中提到,推進軟件技術與服務業的深度融合。賀倩明表示,基于龐大的用戶基數與海量數據,數字化和智能化能促進現代服務業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 袁斯茹)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法律行業 人工智能 資料整理 現代服務業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