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面,走進蚌埠懷遠兄弟糧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糯稻碾磨機高速運轉,從這里生產加工的各類優質糯米很快就能端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近年來,我們糯米年產量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 ”該公司副總經理于翰說,企業依托懷遠縣糯稻種植優勢,積極開展技術創新,擁有全省唯一一家糯米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生產的有機糯米、富硒糯米、香糯米及粉制新產品暢銷市場。
離廠區20公里的蚌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麥田里,此刻還是一片翠綠,麥收后這里將種下富硒糯稻。這片500畝的糯稻田是兄弟糧油的原料供應基地之一。
“我們和農戶簽訂了協議,以每斤高于市場價0.15元的價格收購。公司目前有6萬畝糯稻種植基地,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收割、統一烘干、統一儲存,有著嚴格的標準。”于翰告訴記者,這樣能從源頭保證糯米的品質。
通過“六個統一”,優質懷遠糯米有了統一的“身份證”。去年懷遠縣在南部鄉鎮建設5萬畝綠色優質糯稻專用品牌原糧基地,力爭到2025年,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
“基地里出產的糯米純度已超99.9%,受到很多加工企業的青睞。 ”在懷遠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梅長軍看來,這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持。該縣持續推進農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加強懷遠糯稻產業研究院建設,從育種這一源頭持續發力,以科技引領糯稻產業發展。同時,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目前全縣科技特派員已發展到280名以上。
此外,懷遠縣還以實施豐糧工程、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和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為抓手,積極改善傳統種植結構,推廣育秧、插秧、收割等全程機械化管理。全縣成立了植保、農機服務隊100余個,糯稻耕、種、收主要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在87%以上。
由“一產”帶動“二產”,轉變成“二產”拉動“一產”,進而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目前懷遠糯稻產業鏈產值超百億元,一粒糯米,正成為撬動當地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通訊員 年福燁 記者 范克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