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為陽曲縣規模最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新星苑小區。本報通訊員攝
縣城,一頭連接城市,一頭服務鄉村,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節點,也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關鍵支撐。
“千里一曲,曲當其陽”。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緊鄰太原市區,占到太原市總面積的近1/3。陽曲縣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聚焦群眾所想所盼所憂所需,興產業、強支撐,抓基礎、蓄后勁,解難題、辦實事,讓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都真切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和幸福的質感。
易地搬遷搬出新生活
錯落有致的綠化帶,平整寬闊的道路,16棟住宅樓整齊劃一。走進位于陽曲縣城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新星苑小區,記者不禁眼前一亮。在小區居民高堂家,女主人說起如今的日子樂得合不攏嘴:“廚房里的抽油煙機、煤氣灶,衛生間里的馬桶、洗臉池,搬進來的時候就都安好了,生活可方便了。我們倆在小區一個打掃衛生,一個當保安,生活比以前在村里種地寬裕多了?!?br> 高堂一家原先住在后斧柯村,家里的3間石窯洞自打他記事起就沒更換和修繕過,幾近坍塌。燒火用的是柴火,吃水要到四五里地外挑,往返一趟要一個多鐘頭。“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村里條件是真差。做夢都想不到這輩子能搬到縣城,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备咛貌蛔〉馗锌?。
城因人而興,人因城而樂?!笆濉逼陂g,陽曲縣著力打造易地搬遷新局面,建成了11個易地搬遷安置點,1152戶3134人搬出貧困大山。從窯洞到樓房、從務農到務工,越來越多土里刨食的“老莊戶”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舊光景,變成了縣城的新居民。“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穩得住、能致富才是易地搬遷工作的目標和歸宿?!标柷h鄉村振興局易地搬遷科科長張智鵬說。
“小區周圍還有學校、醫院、市場,公交車也通到了家門口?!卞\繡大街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陳旭英告訴記者,安置點設了一個服裝加工幫扶車間,滿足搬遷群眾就業易、就業近的務工需求。
小區居民李獻花一家是靜樂縣人,來到陽曲后在村里租了間15平方米的房子。因為丈夫常年臥病在床,李獻花只能打打零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如今不僅有了自己的家,在扶貧車間工作還有了穩定的收入,她覺得很滿足:“車間離家走路就5分鐘,照顧家人也方便,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
易地扶貧搬遷對象轉移到城鎮后,主要從事二、三產業,必將促使城鎮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并給城鎮產業發展提供動力?!敖陙?,農民工回流趨勢加快,農民到縣城就醫、農民子女到縣城就學的趨勢也愈加明顯。通過積極推進縣城建設,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促進優質公共服務均衡發展,城鄉差距正在持續縮小?!标柷h發展和改革局局長李貴龍說。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炎炎夏日,泥屯鎮松樹村旁,一排排大棚排列整齊,西紅柿、黃瓜、甜瓜等多種果蔬色彩繽紛、長勢喜人;500余畝的西溝果嶺,蘋果、梨、桃、杏等1萬余株果樹漫山遍野、生機盎然。日前,泥屯鎮在省城啟動特優農產品推介活動,利用泥屯優質果蔬基地的良好形象,計劃在太原市80%的社區開展農產品推介,著力壯大集體經濟。
位于陽曲縣東部的凌井店鄉西郭湫村是一個靠天吃飯的純農業村,為了調整產業結構,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安保生多次到省農科院學習,結合村里的氣候及土質特點,大力推進旱菜種植。幾年下來,玉米全膜雙壟溝播、糧菜藝機一體化等新技術在村里實踐應用,一批以有機蔬菜、甜玉米、牛羊為主的種植養殖產業成為村民增收的亮點。現在村集體有11個春秋大棚、5個溫室大棚和一個60kW光伏發電項目,產業得到不斷壯大。
產業興,則縣域興。作為農業大縣,陽曲縣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培育特色競爭力,為縣域城鎮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走進太原市(陽曲)轉型發展產業園,陽曲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農產品直播間里,擺放著各種包裝的陽曲小米?!拔覀儍H龍頭企業太原農合盛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一年就能銷售陽曲小米五六百萬斤。陽曲小米以前每斤只有3元,如今普通的一斤6元左右,精裝的每斤達到9元多。”該中心項目總監馮金棟介紹。
陽曲縣種植谷子歷史悠久,有“谷鄉”之稱。近年來陽曲縣發揮盆地、丘陵地貌的小氣候優勢,加快太原北部有機旱作農業特色產業示范區建設。2021年,全縣優質谷子種植規模達8.5萬畝,年產量2萬余噸,年產值12750萬元。目前,已建成泥屯、東黃水2個有機旱作谷子主產區,2個現代化小米雜糧加工區,1個陽曲小米物流配送區,8個優質谷子核心示范區和100個農村益農信息社。陽曲小米產業帶動了全縣3.2萬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金谷子”成就了鄉村大產業。
鄉村產業興旺是打造“實力陽曲”的根本之舉、長久之策。陽曲縣建設了光伏扶貧、統規統建大棚等110多個項目。截至目前,全縣116個村、居委會全部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
民生工程打造宜居地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怎樣才能讓縣域成為居民們住得舒服的地方?
傍晚的朝陽新村小區逐漸熱鬧起來。改造一新的小廣場上,有的居民在新建的長廊內納涼聊天,有的在跳廣場舞,孩童們騎著單車在小區里嬉戲。說起改造后的變化,居民劉翠萍打開了話匣子:“原先小區的路面坑坑洼洼的,如今硬化后平平整整;原先空中到處是‘蜘蛛網’,現在全部入了地;原先樓外面墻皮掉得厲害,現在都貼上了瓷磚……”沒等她說完,居民們就紛紛接過了話:“樓道里也粉刷了”“單元樓門也換新的了”“小區還安裝了健身器材”……
隨著陽曲縣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日趨加快,人口數量也出現了快速增長。據統計,縣城建成區范圍內常住人口達7萬余人,基本分布在133個住宅小區內?!?020年和2021年,我們累計對48個老舊住宅小區進行了修繕整治,基本實現了管線入地、路面平整、立面整潔、雨污分離、綠化美觀。今年,我們計劃再改造老舊小區23個?!标柷h房地產服務中心主任岳進炯介紹道。
堅持以人為本,提升縣城功能品質不僅關系到縣城居民的生活,還關系到對農村人口進城的吸引力。
“十三五”期間,陽曲縣“四好農村路”完成1030.42公里,“五縱三橫”的農村路網初步形成;建成區綠化率達41.75%;累計投入1.97億元對校舍等基礎設施進行提檔升級;首個縣級120急救站在全市率先建成。去年,陽曲縣安鎮街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園區路大修項目順利完工;首邑路、朝陽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和部分背街小巷綜合整治順利實施,省文明辦舉行的群眾調查滿意度達90%以上。
今年,陽曲縣將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實施縣疾控中心應急指揮中心改造及實驗室檢測能力提升項目;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白鳛檗r業大縣,我們要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生產性服務,同時還要不斷補齊和完善縣城短板弱項,促進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通過城鎮化建設使縣城更加宜居宜業。”縣委書記李京京充滿信心地說。
本報記者丁園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