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在東至縣“廣播送崗”活動中,該縣融媒體中心播音員正在播報企業招工信息。
“我家孩子去了大渡口中學讀書,離家那么遠,我不放心。剛在廣播里聽到招聘信息,感覺得尚電子的崗位挺合適,工資待遇也不錯,還方便我就近照顧孩子。 ”東至縣龍泉鎮下畈村村民吳春紅在電話里與招聘公司達成了初步就業意向。
“‘村村播’這種小規模、全區域、廣覆蓋的形式,將用工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打通就業信息服務‘最后一公里’,既減少了企業招聘成本,又拓寬了城鄉群眾求職通道。”東至縣融媒體中心主任徐玉松告訴記者。
“廣播送崗”活動是東至縣融媒體中心在增強傳播力、影響力和服務群眾等方面進行不懈探索的生動實踐。該縣融媒體中心自2018年12月7日成立以來,建立以內容生產為根本、先進技術為支撐、創新管理為保障的全媒體傳播體系。該中心提高“融”的深度,建立起以移動優先、融合生產業績為導向的績效考核制度和薪酬體系;加快“合”的步伐,用好人才存量,提升人才增量,激發全媒體隊伍創新創造活力,新聞質效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來,該中心推進各平臺深入融合,不斷提升主流媒體新聞產品供給能力。出臺融媒體中心管理、新聞策劃等制度,對報紙、電視、網站、廣播、抖音及其它App、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實行全媒體調度,打破過去各媒體平臺“各唱各的調”“很難統一發聲”的局面,建立起“統一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立體發布、全網覆蓋”的工作機制。融媒體記者采集一條新聞后,通過統一調度,分別在電視端(電視頻道)、手機端(微信及視頻號、抖音及其它App等多平臺)、PC端 (網站)“三屏”分發,形成“融媒體策劃、新媒體首發、全媒體跟進”的傳播格局。
這種全新生產模式對一線記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字記者、視頻記者均向全媒體記者轉型。對于融媒體中心來說,這又促進了新聞采編互動共享及資源整合。
在東至縣融媒體中心開設的 “融媒夜校”課堂上,文字記者丁滿蓮說:“以前我主要的新聞產品是文字和圖片,現在為練好‘內功’,會有意識地學習攝像及剪輯,向全媒體記者轉型。 ”
該中心重視對采編播人員的引導、教育和培訓。創新開設“融媒夜校”,課程設置包括新聞理論、新聞寫作、新媒體編輯等方面內容。開設“播音員晨訓班”,在演播室進行晨訓、練聲,觀看、分析前一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節目。
2020年,在中央網信辦組織的“你好,長三角”縣級融媒體直播大連麥活動總結大會上,東至縣獲得融媒炫酷賽優秀獎。 “2020年12月22日東至新聞”獲安徽省2020年度播音與主持作品獎一等獎,“2020年12月6日話說東至專欄之永遠的田園”獲安徽省2020年度播音與主持作品獎二等獎……
東至縣融媒體中心充分利用自身傳播技術和渠道優勢,進一步服務群眾,將媒體的公共服務職能擴展到社會民生等領域。去年8月,堯渡鎮有果農滯銷2萬公斤黃花梨,該中心采用抖音和視頻號直播帶貨的形式,在不到一周時間內,幫助果農將黃花梨銷售一空。
“我們會繼續在聘用、培養全媒體人才上不斷探索,不僅要培養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全媒體隊伍,更要發揮好主流媒體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服務人民的作用。 ”徐玉松說。(記者 徐建 阮孟玥)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