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基礎是經濟,支撐在產業,實踐看企業。
正所謂“大要有大的樣子”,在青島企業群體中,市屬國有企業理應成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承擔者、推動者。特別是在服務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產業項目投資方面更應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為落實“項目落地年”工作部署,市國資委近期開展了系列調研,研究推動市屬企業更好匹配城市發展戰略工作,力圖通過揚優勢、提弱項、補短板,讓市屬平臺公司更快進階為更具競爭力的“城市建設綜合運營商”。
全面融入城市發展大局
青島是國資大市,2020年青島國有資產總額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第2,僅次于深圳。國資國企是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不可替代的骨干力量。經匯總統計,今年上半年,19家市屬企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26億元、同比增長43%,高于全市投資平均增速31.3個百分點。
作為市屬企業的中堅力量,市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成為落實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引擎。
在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華通集團、市政集團與財通集團聯合成立靜態交通公司,統籌全市停車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建設海爾路-銀川路立交的改造運營,切實提高城市品質。國信集團建成了海天中心等功能設施項目,服務社會需求、深耕城市短板,夯實匹配城市發展戰略的產業根基。城投集團完成新機場高速連接線工程等一批重大市政交通項目,目前正在全力突破安順路打通工程等項目。財通集團代表我市出資180億元,參與設立1000億元規模的山東半島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主要投向膠東經濟圈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升級改造等項目。
在推動重大戰略產業投資落地方面,城投集團參與奇瑞汽車增資擴股,加快推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風光儲氫”一體化新能源業務布局,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生態鏈;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推動金融業務轉型升級,產融結合推進重大戰略產業發展。華通集團與上市公司華鐵股份合作,發起設立20億元軌道交通產業投資基金,引入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業新型高成長產業,提升產業鏈本地化配套水平;發揮青島造船廠現有優勢,打造船舶制造、海上風電裝備于一體的海工裝備,后續將聯合中國華電等開發深遠海風電等戰略新興產業,助力現代海洋經濟建設。國信集團積極培育發展海洋養殖工場,構建“科技+資本+產業”要素生態體系,以市場化思維導入海洋產業資源實現強鏈補鏈。海發集團組建東方影都控股集團,搭建“六個一”影視供應鏈體系,整合納入北京文化、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等資源,成為山東省“1+N”影視產業基地布局的核心園區。地鐵集團提出“訂單換股份、場景促技術、投資聚產業、流量變效益、資產資本化”五種新打法,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與財通集團共同戰略投資博寧福田項目,賦能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參股的德才裝飾成為我省首家在A股上市的建筑業企業。財通集團參與自貿區國有企業重組,拓展貿易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模式,助力做大做強我市大宗商品貿易服務平臺;深度參與我市工業互聯網之都建設,與海爾集團、山東港口集團聯合搭建工業互聯網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參與成立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基金;設立易鑫融資租賃公司,依托易鑫集團“人+車”數據庫優勢和汽車金融交易平臺,延伸我市汽車產業價值鏈;聯合市工研院打造“科技+人才+金融”的科技產業創新體系,為我市科技創新項目孵化提供加速度。
應展現更大作為
放在更大的坐標系中考量,與先進城市對標,青島市屬企業尤其是市屬平臺公司在承擔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戰略投資任務方面依然存在“站位低”和“布局散”的突出問題。
市國資委近日在組織城投、華通、海發、地鐵、城運控股、市政空間、水務、能源、旅游等市屬企業赴濟南、成都進行專題考察調研后,感受更為明顯。兩市堅持綜合施策,要素驅動,通過資源導入、特許經營、資金扶持等舉措,做實做強市屬平臺公司,有力支撐其承擔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并在實現投資平衡中保持可持續發展。
成都市對市屬企業堅持“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運作”“三位一體”定位,聚焦降負債、降成本、提效益、提能力“兩降兩提”,實現由城市建設者向城市綜合運營商的戰略轉型。濟南去年專門出臺有關文件將加快市屬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支撐城市建設發展作為九大攻堅任務之一,要求牢牢擰緊承擔政府戰略意圖和市場化經營兩股繩,算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筆賬,推動平臺公司成為落實城市發展戰略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
兩市都注重用好經營性土地資源、國企優質股權資源、政府物業房產資源配置,加大對市屬平臺公司支持力度。在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中,兩市都注重采取片區綜合開發模式。兩市對土地、資金等資源在市級層面統籌能力較強,通過將土地等資源向市屬平臺公司集中,做成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和戰略產業項目。兩市在推進新興戰略產業培育發展中,都十分注重在一個出資人體制下實現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有機結合,使金融資本能夠在產業發展中發揮引導作用,財政部門對金融資本實行行業管控,國資部門統一作為出資人監管機構加強產融資本統一運營管理。
以積極作為的擔當、改革創新的思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兩市市屬平臺公司在更好匹配城市發展戰略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內在邏輯。
綜合施策匹配城市發展戰略
“相對兩市企業而言,我市市屬平臺公司市場化程度更高,但主動擔當作為意識有待提高。”“我市國有土地、股權、物業、資產等資源集中度不夠,市區兩級平臺公司之間存在同質競爭,沒有形成發展合力。”正視問題,直面問題,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赴濟南、成都專題考察調研結束后,青島市國資委和參與考察的市屬企業負責人展開了多次坦率且熱烈的討論。強化市屬平臺公司“城市建設綜合運營商”功能定位、統籌資源配置增強市屬平臺公司投融資能力、高度關注企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建立市屬企業重大投資項目業績考核引導機制等更是大家討論、思考的焦點所在。
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積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挑重擔、起示范、做貢獻”,在市屬企業中已達成廣泛共識。事實上,青島市國資委自今年以來不斷創新工作思路,通過將澳柯瑪股權劃入海發集團、海灣集團股權劃入國投公司等方式整合集中國有優質股權資源,實施市場化資本運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企業協同發展,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益,取得積極成效。
下一步,市國資委將積極研究推進“大能源”“大水務”“大交通”“大旅游”一體化運營大格局,通過市場化股權合作、投資并購、資產劃轉等靈活多樣方式整合全市同類資源,減少同質競爭,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強考核引導,強化分類考核,壓實壓細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工作,按照“一事一議”原則,對市屬企業完成城市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等實行清單管理、量化考核,進一步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主動加強與市行業主管部門和區(市)的溝通對接,形成協調聯動,為市屬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匹配城市發展戰略提供最優營商環境和發展氛圍。
當前,青島國企改革正處于改革乘數效應最大的階段,抓住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和青島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重大機遇,結合做強做優做大主責主業,通過揚優勢、提弱項、補短板,積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青島市屬平臺公司必將有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劉蘭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