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上半年民政部陸續公布五批依法取締非法社會組織名單 共涉及374家

真假難辨的非法社會組織迎來大清理。據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官方微信號7月4日消息,日,民政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從嚴從快,精準打擊,依法關停了2021年第四批11家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及其新媒體賬號,清除了有關關聯網頁。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民政部陸續公布了五批次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共涉及374家非法社會組織。

民政部相關消息顯示,此次關停了11家已取締的非法社會組織,其中包括文學藝術、教育房產等各類產業領域,例如中國教師繼續教育協會、中國人民文藝家協會、中國智慧教育聯合會、中國包裝聯盟、中國美術高考教育聯盟、全國房地產CIO聯盟等。

據了解,年來一些地方非法社會組織有所滋長。為此,民政部等18個部門開展了為期3個半月的專項行動,自今年3月20日進一步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以來,對已取締非法社會組織的網站進行排查,分批次關停了32家仍在運營的非法社會組織網站及其開辦的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賬號。

就打擊對象而言,主要是針對未在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登記,也未在編制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我國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和其他國家、地區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名義開展活動的組織,以及被撤銷登記或吊銷登記證書后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活動的組織。例如利用國家戰略名義,在經濟、文化、慈善等領域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開展偽健康類、偽國學類和神秘主義類活動,以及假借宗教旗號活動的非法社會組織等。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此前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很多非法社會組織冠以“中國”“中華”“全國”“世界”等名頭,有的名稱與合法登記的全國社會組織僅一字之差,網頁宣傳抄襲合法社會組織的官網內容。

截至目前,我國登記的社會組織已經超過90萬個,而與此同時,非法社會組織也在不斷滋生。2018年,民政部依法處置了非法社會組織1.4萬余個。此后,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工作由集中整治轉為常態化治理。

對于非法社會組織的層出不窮,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高同武表示,“知假買假”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如有的學生家長明明知道非法社會組織開展的各種競賽活動沒有實際效果,但為了給孩子增強入學優先錄取的競爭力,仍愿意花重金買各種證書獎狀。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中還為數不少,凡此種種都為非法社會組織提供了生存的空間。”他指出,非法社會組織就是抓住了少數人對名利的不良需求,通過精心包裝、蹭“熱點”、跟風國家戰略,打著“中國”“中華”“世界”等名號開展活動,招搖撞騙,大肆斂財。

此外,非法社會組織很擅長“借力”生長。高同武表示,影響較大的非法社會組織共同的特點,就是借助社會名流站臺,就如同有了靠山和保護傘;借主流媒體宣傳造勢,擴大影響,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會館場所開展活動,給自己貼金,制造合法的假象。不少社會公眾缺乏對非法社會組織的辨識意識和能力,往往容易上當受騙,使得非法社會組織的圖謀得逞。(記者 陶鳳 呂銀玲)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上半年 民政部 依法取締 非法社會組織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