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社會 > 正文

監管嚴打非法社會組織態勢不減 民政部公布第三批依法取締名單

監管嚴打非法社會組織態勢不減。5月19日,民政部在官網公布了第三批地方民政部門年來依法取締的部分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共70家,其中“中國產品質量監督協會”“中國文化發展交流協會”“中國國學院大學”等赫然在列。這些非法社會組織往往假借“高大上”的名號招搖撞騙,民政部提醒機構和公眾,在與社會組織合作或參與活動時,應提前做好核實工作。

年來,民政部門持續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工作,依法處置了大批非法社會組織,有效凈化了社會組織發展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一些組織和人員仍然罔顧法律紅線。以本次“上榜”的“中國國學院大學”為例,該非法組織已于4月23日被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締。其在各地下設的“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中國國學院大學國醫藥生命科學院量子醫學研究院”等多家分支機構也同時被取締。

據了解,“中國國學院大學”對外宣稱是當今世界唯一一所傳承國學學術的高端學府,號稱已被納入“聯合國全球和諧聯盟”“世界和諧基金會”,并向世界各國輸送和諧大使、文化干部。而且還是目前國內、外唯一具有授予國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國際連鎖型文化教育實體學院。

但今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收到該組織涉嫌非法活動的線索,隨即展開調查。經查實,看似是傳統文化學府的“中國國學院大學”其實是“皮包大學”。調查人員發現,該組織看似逼真的批文和證書實際均屬于偽造。不僅如此,“中國國學院大學”還私刻公章,并對外發布紅頭文件。其宣稱的“聯合國全球和諧聯盟”和“世界和諧基金會”也是兩個根本不存在的組織。

據了解,這家非法組織的斂財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授牌,在全國各地開設分支機構,收取費用,而授一個牌需要對方繳納50萬-200萬元的費用。另一個斂財方式則是以自己的名義向其他單位頒發各種獎項,俗稱“花錢買獎”。

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非法社會組織的名稱迷惑很強,普通群眾難以分辨識別。在運行上,擅于‘拉大旗作虎皮’,虛構一些國家或世界機構為其‘站崗’。”

對于非法社會組織,民政部一直保持“零容忍”。早在今年2月18日,民政部就公布了“中國志愿者協會”“中國黨史研究會”等2021年首批10個涉嫌非法社會組織。5月14日,民政部公布了第四批涉嫌非法社會組織的名單,共12家,包括“中國青少年書畫研究院”“國際武術發展協會”等。民政部表示,此舉的目的在于持續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提高公眾防范意識,發揮社會監督作用。社會公眾如果發現名單中的非法社會組織仍在開展活動的,可依法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黃茹介紹,民政部采取了一系列針對舉措,出臺多項文件。3月20日,民政部等22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的通知》;4月7日,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向全國社會組織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管理 嚴格規范社會組織行為的通知》。

同時,社會全方位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的合力也正在形成。在3月底到4月初,民政部分別組織全國行業協會、互聯網臺、在京標識會議會展場所和全國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黨建工作機構),召開4個座談會,要求與會單位切實履行應盡職責和義務,進一步強化防范意識,加強行業自律。(記者 陶鳳 實記者 阮航達)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監管 非法 社會 組織 名單

熱門資訊

最新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