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開封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緊緊抓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機遇,把握沿黃地區生態特點和資源稟賦,以強烈的責任感、緊迫感抓實抓細沿黃區域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
構建沿黃戰略新格局。該區成立由區黨工委書記肖文興、管委會主任楊峰任總指揮長,區黨工委副書記李玉廷任指揮長,23個部門參與的“北部戰區”指揮部。圍繞“北部戰區”建設,“北部戰區”指揮部先后召開研討會議16次,聽取黃河灘區遷安工程、稻香公社、S312生態提升等方案,強力推進水稻鄉全域各類項目。肖文興、楊峰、李玉廷等實地調研、督導指揮沿黃大堤兩側“一眼凈”整治、金明大道北延等重點項目28次,極大地推動重大工程建設。該區堅持試點先行,選取南北堤村為沿黃鄉村振興示范村,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切實發揮“文化傳承示范、生態示范、村莊治理改革示范、產業示范”的“四個示范”作用,著力打造樣板、探索經驗。
目前,該區總投資5.06億元的連霍高速十三大街站主體工程建設進度過半;投資1.5億元的金明大道北延項目壓茬推進,6月底前可實現通車;總投資5億元的7.5公里西干渠生態廊道實現全線貫通;投資0.3億元的黃河大堤南側11公里慢行系統,6月底基本完成;投資2.5億元的沿黃生態廊道S312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正在積極推進;沿黃河大堤兩側13公里視線范圍內整治,完成總工程量的90%以上;南北堤村示范村道路破除、雨污水管完成100%,村內道路施工完成75%,街景整治完成95%,提升方案基本完成;投資2.47億元,實施沿黃大堤國土綠化,建設文化公園等沿黃綠化項目11個,完成綠化面積2464畝;投入1.3億元,實施黃河大堤、連壩路行道樹補植,紅楓基地種植,新老堤生態防護林種植等工程。該區還深入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問題排查,完成40個黃河灘區“四亂”點位的復耕;實施黑崗口生態修復工程、黃河灘區及河道綜合提升治理工程,修復生態綠化面積77.3畝,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打造沿黃生態保護新樣板。
實施鄉村振興新舉措。圍繞“北部戰區”建設,該區相關部門加班加點、集中謀劃,包裝了涵蓋遷村并居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黃河生態清潔能源、黃河生態文化產業五大類別的重點項目33個。加快水稻鄉黃河灘區及黑池、柳池水源地周邊遷安方案的制定,計劃投入57億元,對13個自然村的13009名村民進行拆遷安置。實施生態修復工程,構建以黑崗口黃河觀景臺為網紅“打卡地”的“一縱一橫”(一縱:沿西干渠引水渠,一橫:沿黃河大堤)工程,高標準打造沿黃鄉村旅游示范帶。加快沿黃重大交通工程項目建設,構建“四縱四橫”交通網絡,強力推進連霍高速十三大街站主體工程、金明大道北延、S312提升等項目進展,以項目建設為“北美”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動能。全力推動計劃總投資277億元的33個重點項目落地落實、做優做實,做好規劃統籌、項目落地大文章,盤活存量地,高標準規劃建設、高品質配套服務。
推進生態建設新進程。目前,該區以稻香公社濕地公園為中心,張灣社區玫瑰產業為載體,以新型康養為落腳點,通過玫瑰產業的第一、第二、第三產融合發展,打造500畝張灣社區田園綜合體產業項目。以南北堤鄉村旅游為目標,結合黃河文化,通過土地資源升級開發,謀劃培育集黃河文化展示、黃河觀光、農家民宿、主題游樂為一體的旅游產業。在雙河鋪社區恢復水稻種植,建立500畝現代水稻產業示范園,通過稻魚混合種養,打造稻魚共生系統,并成立農業合作社,實現水稻產業化、科學化種植。以花生莊西瓜種植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規模建設連棟溫室大棚,建立農業科研所、農業科普館,發展種苗繁育。發展電子商務,搭建互聯網銷售平臺,開展訂單農業,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渠道,實現西瓜產業化、科學化、訂單化種植,打造集休閑觀光、農業科普于一體的產學研示范基地。此外,該區推進水稻小鎮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灘區遷建項目,采取EPC建設模式,達到“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可致富”的效果,促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記者 崔學慶 見習記者 梁姍姍)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