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輿論 > 正文

構建現代化產業鏈群 江陰全力推進動力變革

作為我國工業百強縣之首、縣域經濟“領跑者”,江蘇江陰市再次迎來“開門紅”。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江陰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1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7%。曾經的“蘇南模式”發源地,如今的江陰正全力提升老產業科技創新含量,構建現代化產業鏈群,打造我國縣域經濟“新樣本”。

“奮進‘十四五’,江陰將奮力當好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表示,實施“南征北戰、東西互搏”,就是要把江陰打造成全球資源集聚之地、科技創新應用之地、高端產業承載之地、開放樞紐拓展之地、金融貿易活躍之地,打造“產業更高端、創新更澎湃、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新江陰。

亮眼開局 一季度GDP增長19.7%

2021年以來,江陰市上下鉚足干勁,搶速度、提效率,全面推進“南征北戰、東西互搏”三年行動,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1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7%。

對此,許峰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形勢,全市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項目投資有力有序,工業經濟持續向好,資本市場表現活躍,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穩中向好的態勢。

作為地區生產總值的重要生力軍,規上工業企業成長速度極大影響著地區的發展程度。日,國內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龍頭企業長電科技設立的“設計服務事業中心”和“汽車電子事業中心”在上海浦東揭牌,正式進軍汽車電子集成電路應用市場,展現了江陰新興產業澎湃的發展動能。2021年一季度,長電科技實現收入67.1億元,同比增長17.6%,凈利潤3.9億元,同比增長188.7%,兩項數據皆創同期新高。

“長電科技將抓住產業升級換代機遇,不斷發展新商業模式,培育新業務形態,發揮技術領導力和行業領導力,促進集成電路成品制造上下游企業共同進步。”長電科技首席執行長鄭力表示。

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江陰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39.6%,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規上工業產值總量攀升;其中新興產業完成規上工業產值597.1億元,增長41.3%,高于傳統產業增速3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總量的比重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

亮眼的成績奠定了更高的起點。“未來要強攻重大項目。”許峰說,下階段,江陰將狠抓項目投入,組織開展各類專題招商,確保新項目全面開工,把轉型升級作為最鮮明的發展主題,圍繞構建“345”現代產業體系,啟動全市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全力盤活土地資源,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出效益,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更大空間。

做強實體 構建現代化產業鏈群

今年以來,江陰必得科技、長齡液壓先后在A股主板上市,至此,位列全國縣級市第一的“江陰板塊”上市公司擴容至55家,數量與質量同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企業均為江蘇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當前,江陰正著力引導企業走好產業、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創新之路。除推動科技型、成長型“專精特新”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今年江陰還成立了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江陰分中心。同時,開展“江陰板塊”全方位體檢,為上市后備企業開設綠色通道。據悉,江陰每年動態保持上市后備企業130家左右。

以本土民營企業、上市板塊著稱的江陰,涌現出11家中國企業500強、15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面對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和江陰產業結構偏重的現狀,這些骨干企業正引領江陰加速低碳轉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遠景科技集團與紅杉中國宣布將共同成立總規模100億元的碳中和技術基金投資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領域的領先科技企業,構建零碳新工業體系。據了解,該基金是目前國內首個綠色科技企業攜手創投機構成立的百億規模碳中和技術基金

海瀾集團推出工業互聯網智慧云臺——海瀾智云。海瀾智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國介紹,早在幾年前,公司就抓住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風口,成功研發智慧云,通過數字化全流程管控,為接入云臺的企業提供節能減排服務和指導。今年以來,海瀾智云已累計助力各類企業節省能耗折合標煤2.7萬余噸。

江陰全面擦亮“澄心辦·辦澄事”營商環境品牌。一方面,加強政策供給,產業強市政策升級至6.0版,覆蓋面、精準、優惠度持續升級。另一方面,加強服務保障,完善領導掛鉤企業制度,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暢通減稅降費政策傳導機制。

系列政策利好下,一批含金量高、成長潛力大的新興產業領域中小企業加速崛起。2008年至2020年,海歸博士陳育新創立的普萊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從孵化器、加速器走到了產業園,在江陰“打了通關”,已自主開發多項國家1.1類多肽類抗菌藥。在江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陣地江陰高新區,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150余家。

“十四五”期間,江陰將按照“能鏈則鏈、宜群則群”的原則,推進“345”產業集“群”強“鏈”,加快高端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鏈智能化改造、數字化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4個戰略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布局5G通信、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健康文旅5個未來產業。同時,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每個重點產業鏈上培育5家以上龍頭骨干企業和一批創新成長型民營企業,推動“鏈主企業”和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科創爭先 擘畫未來發展新格局

2月24日,江陰正式提出“南征北戰、東西互搏”的戰略路徑,將依托長江經濟帶,面向太湖科創灣,深度融入長三角,精心布局“十四五”。

所謂“南征”,就是以霞客灣科學城建設為核心,打造智慧互聯之城、綠色生態之城、青春時尚之城、未來科技之城,成為遨游藍海、引領未來的創新之眼、青春之眼。所謂“北戰”,就是打好港口資源整合戰、城區品質突圍戰、長江生態保護戰,持續建設通江達海、美麗宜居的花園之城、現代化之城。所謂“東西互搏”,就是推動各板塊比學趕超,高新區邁進“全國40強”,臨港開發區創成“國家級開發區”,靖江園區打造“高質量跨江融合發展試驗區”,各鎮街奮力躋身“全國百強鎮”。

其中,無錫以科創名義再次定義太湖的“頭號工程”——太湖科創灣,為江陰實現科技創新“突圍”提供了絕佳機遇。“江陰將全方位承接科創灣溢出效應,以霞客灣科學城、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江陰數字創新港‘一城一區一港’的加快打造,鍛造永續發展的最強引擎。”許峰說。

聚焦打造霞客灣科學城這一智核引擎,日,江陰推出“霞客之光”產業自主創新攻關計劃,實行揭榜掛帥制度,攻克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技術難題。“我們將每年基于全市各類創新主體提出的技術研發需求,梳理編制技術需求榜單。對成功揭榜、聯合開展攻關的重大項目,根據企業實際投入,符合要求的最高可給予1000萬元支持。”江陰市科技局局長徐飛說。

下一步,江陰還將在現有2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7家諾獎得主研究院、58家院士工作站和17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礎上,進一步以企業為主體,與國內外高校院所精準合作,建設各類產學研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專項。同時,提檔升級暨陽英才計劃,實施“百千萬”引才專項行動2.0,以更有競爭力的政策與服務打造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引領和支撐主導優勢產業跨越發展。

“當好區域一體化發展領跑者,樹起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江陰樣板’。”許峰思路清晰:更緊密擁抱無錫、擁抱上海、融入長三角,更主動承接上海大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太湖科創灣輻射和溢出效應,更有底氣喊出“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真正成為全國縣域發展當之無愧的排頭兵、先行軍、領跑者。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熱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