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發布的《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報告(2020 年)》顯示,2020年持續拓展陸海衛星的行業化應用,深入挖掘陸海衛星影像數據資源的應用前景,優勢互補共建共贏,積極響應交通、水利等用戶需求,持續為環保、農業等行業用戶和高校單位提供影像和信息服務,建立良好合作機制,積極延伸陸海衛星新型應用服務領域和應用場景。
其中,面向鋼鐵行業去產能實施效果監測需求,以序列熱紅外衛星影像及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為數據源,結合鋼鐵企業廠區設施變化情況監測及地表溫度變化監測,定性分析評估鋼鐵企業去產能實施情況。
為了摸清主要城市航空、鐵路、公路等不同交通方式聯運潛力情況,主體利用資源三號、高分一號等國產衛星影像數據,利用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道路提取模型,實現全國道路、機場、火車站等信息的自動提取,以火車站、機場周圍的道路網長度與區域面積的比值為指標,構建多式聯運指數,開展了36個主要城市的多式聯運遙感監測分析。
此外,利用海洋一號C衛星和海洋一號D衛星海洋水色衛星的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和海岸帶成像儀數據在新疆地區、華北地區、黃淮地區、東北地區開展典型沙塵天氣過程監測,對沙塵天氣發生的區域和強度進行識別,為我國地面站點較少的西北地區提供了捕捉沙塵天氣動態信息的有效監測、跟蹤、分析沙塵天氣的手段。(記者杜鑫)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