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微量投放逆回購操作仍在持續進行。5月10日,據央行官網披露,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期限7天,利率仍為2.2%,與此前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央行2021年以來連續第86個工作日開展逆回購操作。另自3月1日以來,央行已連續49個交易日開展100億元小額逆回購操作,且利率始終保持2.2%不變。
北京商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進一步梳理發現,5月10日因無逆回購到期,央行實現凈投放100億元。而4月10日至今的一個月內,央行累計投放量為3500億元,回籠量為3761億元,實現凈回籠261億元,公開市場資金面整體依舊保持平穩。
針對央行這一慣例式操作,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分析指出,央行在公開市場采取小量對沖方式,釋放貨幣政策“穩”字主基調,并將繼續通過靈活政策工具,確保資金面平穩,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央行明顯降低流動性操作力度的同時,市場資金面整體表現平穩,也保持了相對寬松的態勢。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顯示,在5月前3個交易日持續下行的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報價當前有所回升,5月10日,隔夜Shibor報1.663%,上漲16.9個基點;7天Shibor報1.909%,與前一交易日持平。
此外,Wind數據顯示,1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即“DR001”)在5月前3個交易日累計下行79個基點,更具代表性的7天期質押式回購利率(即“DR007”)則累計下行58個基點。5月10日,DR001上行19.37個基點,報1.664%;DR007上行7.95個基點,報1.8481%。
央行持續開展的小額定頻投放操作之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企業繳稅等多方面因素將對流動性有所影響,5月市場流動性如何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DR007有所波動,但始終維持在2%附近,各期限利率利差不大,市場流動性依舊保持合理充裕。”周茂華分析認為,盡管5月國內資金面擾動因素相較一季度有所增多,但預計央行會根據需要繼續采取多種政策工具進行靈活對沖,5月資金面有望保持平穩。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總體平穩,近期市場資金表現更多回歸到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和銀行債券配置層面等因素上。
陶金認為,在兩方面因素影響下,5月以來的市場流動性可能略有反轉。一是政府債券供給將增加,銀行增加債券購買,壓制銀行體系現金充裕情況。二是央行連續多天的小額操作,并未因為偶爾的大額到期而增加投放量,這反映了央行不愿意釋放“堅決維護流動性充裕”的政策信號。
“未來應對收緊的流動性,央行的政策反應很可能是滯后的,當前滾動式開展的百億元小額逆回購操作可能會進一步變化,但投放增加規模短期內可能不及市場需求。”陶金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DR007等利率波動之下,關于5月流動性缺口也引起了部分市場人士的擔憂。不過,多份研究報告表明,當前市場資金面韌性尚在,同時,貨幣政策態度才是決定資金面松緊的關鍵變量,央行方面可通過適度提高公開市場操作規模等諸多貨幣政策工具,加大流動性投放應對。
事實上,央行方面此前便多次公開表示,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做到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貨幣政策仍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也曾提到,央行一直高度關注財政因素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并將該因素納入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整體框架,在貨幣政策操作中統一予以考慮。今后將繼續靈活開展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走向,周茂華表示,下一步政策繼續穩字當頭、更注重政策精準質效。國內經濟逐步回歸常態,尤其2021年初以來,能源、原材料等商品價格持續走高,海外市場預期通脹持續走高,以及國內穩宏觀杠桿角度,國內貨幣政策回歸中性仍是大方向。
周茂華強調,年內全面降準、降息的可能小,但在國內經濟重返穩定復蘇軌道與海外不確定性降低之前,國內托底政策不會出現“懸崖效應”,政策邊際收斂過程緩慢,政策需要在支持經濟恢復、防風險和促改革之間取得平衡,更倚重結構性政策工具。(記者 岳品瑜 廖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